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:“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,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、贡献、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,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、技术价值、经济价值、社会价值、文化价值。”
科技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,对于提升公平、公正、公开水平,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。而当下的科技评价,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刊评文、唯核心期刊马首是瞻,并由此产生了所谓的学术“排行榜”,个人和机构的学术水平取决于刊登在核心期刊榜上的文章数量。
在核心期刊多发论文,这样的愿望本身无可厚非,但一旦这些指标与科研奖励、职务晋升等过度关联在一起,并且成为判断一个学者成就和影响力的唯一标准,就很容易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与行为。
科技评价应当是对创新成果的学术贡献、学术价值、学术影响以及社会影响、应用价值等的综合评估。要走出“排行榜”束缚,须跳出核心期刊、来源期刊的羁绊,摒弃用“量”考察创新成果的方式。
那么,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该具备哪些特征?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。
评价体系应注重对学术研究规律的探索,比如期刊论文结构框架的呈现规律、图书影响力与学科特征等。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角度,我们可以结合下载、收藏、推荐、标签、注释、排名等客观数据以及讨论、评价等主观信息,构建起论文多维度、多层面的立体评价大数据知识库,从而更加精准地探究科研的发展规律。
评价体系应重视学科研究特征的汲取。科学研究的特征可以从大量研究成果反映出来,因此通过学术成果的指标数据,我们能够找寻学科特征、发现科学规律、建立学科关系、挖掘研究热点。这对于深化科学研究、规划学科发展、完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指导意义。
评价体系应关注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,这也是评价的最高目标。从宏观上讲,就是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深度分析,并根据科学发展规律进行趋势推演,预测未来的科学发展趋势或未来新的研究领域。从具体操作上讲,就是要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语言处理、图像识别、语义关联等方面的新技术,完成对学术论文的理解、评价和分析,进而摆脱当前仅靠文献题录的单一信息检测方式。
科技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发展、引领学术研究。期待科技评价走出“排行榜”,更多关注学术规律、学科发展和科学趋势,真正成为科学研究的指南针。